
59歲青島大叔棄百萬生意寧演戲 首部短劇20天吸2.4億點擊
青島商人王安剛原本年收入逾百萬,經營二手車店及大酒店,近日他因暫時捨棄生意,寧願參演農村短劇《花開石上》一圓演員夢,備受全國關注。該劇上線20天播放量突破2.4億,59歲的他飾演女主角父親,演技真實迅速走紅。王文化水平不高,但熱衷拍片,曾在社交平台分享與母親日常生活,累積數萬粉絲,成為村內知名博主。目前他已參演第二部短劇,獲家人支持,計劃以知名度助村民直播帶貨,回饋社區。
個人追夢與轉型故事
王安剛的故事始於一次偶然機會。今年8月,青島西海岸新區籌拍農村題材短劇《花開石上》,劇組為還原真實場景需借用老物件。王安剛主動提供自家收藏的老式拉車,並無償供應茶水,唯一條件是希望在劇中獲得一個小角色。對這位早已財務自由的人而言,這看似微小的請求,實則藏著多年的演員夢。為此,他將生意交由妻兒打理,每日清晨驅車入村,全心投入拍攝。
儘管文化水平不高且毫無表演經驗,王安剛卻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天賦。他坦言背台詞最為困難,但為演好「棗花的爹」,常練習至深夜,連夢中都在默念台詞,整個拍攝期16天,他形容自己「已經著魔」。一場雨中泥地打鬥戲令他印象深刻:他與對手纏鬥數小時,甚至脫鞋猛打,全身心投入的真實表演獲劇組讚賞,相關花絮影片更在網絡突破100萬播放。
新媒體與流量經濟
一部由非專業演員參演的農村短劇《花開石上》,為何能在短短20天內突破2.4億播放量?這是王安剛個人的魅力,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新媒體時代的流量經濟邏輯。首先,內容貼近生活,觸動觀眾共鳴是關鍵。劇中以樸實的農村生活為背景,呈現日常瑣事與人情冷暖,讓都市觀眾獲得情感慰藉。
其次,平台演算法發揮重要作用。短劇平台透過大數據分析,精準地將這類「土味」又充滿人情味的作品推送到目標受眾面前,引發觀看與分享熱潮。王安剛的非專業背景,反而讓他的演技顯得更加純粹、自然,沒有刻意的雕琢與表演痕跡,這份來自真實生活的質樸感,恰好與短劇的題材完美契合。觀眾們留言:「真沒想到這些農村大爺大姨們,為了拍好短劇這麼拼」,這種對真實努力的讚嘆,正是流量爆發的核心驅動力。
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反思
王安剛的故事既是追夢的成功,更展現了商業與文化交融的新模式。他坦言拍攝短劇既是圓夢,也是為了獲取流量,因為「現在做生意也要開通網上渠道」。隨著短劇走紅,他的二手車店知名度大增,顧客專程前來詢問「這不是短劇裡棗花的爹嗎?」,流量直接轉化為營銷額。他還投資200多萬元開設大酒店,希望借助短劇的知名度吸引客源。
這種「流量變現」的模式,顯示個人IP的價值已超越傳統資產。王安剛證明,無論年齡,只要敢於轉型就能開闢「新賽道」。他計劃未來為村裡直播帶貨,既是商業反哺,也是對社區的回饋,體現其紮根鄉土的感恩之心。
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
免責聲明: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,概與本公司無涉。投資涉及風險,證券價格可升可跌。